节气科普丨夏至时节,古人如何学会“追踪”太阳直射点?
科普中国
2025-07-11 11:48:26
0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即日起,科普中国联合中国气象学会推出“节气科普”系列原创内容,带您尽揽华夏智慧之美。

夏至横版.png

夏至,于对北半球特定地点而言,是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全年白昼最长而黑夜最短的一天,宛如盛夏奏响的激昂序曲,宣告着一年中最热烈时节的到来。其实,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对地球产生的深远影响,早在远古时期就已进入古人的视野。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古人观测太阳的古老话题。

陶寺观象台:缝隙中观测太阳光影

早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先民们就用独特的方式尝试与时空进行对话。位于山西省襄汾县的陶寺遗址上,坐落着一排13根直立的夯土柱,构成半径10.5米的半圆形观测台基,柱间形成12道宽0.2至0.5米的观测缝,这是中国迄今最早的“问天”和探索宇宙的天文设施,也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主要源头。

图片1.png

陶寺遗址原址处复原重构的“古观象台”。

图片来源:央视一套《开讲啦》

站在观测点上,当时的天文官可以通过缝隙观测到塔儿山山脊,通过日出在不同柱子缝隙中出现的位置,便能大致判断出节令。例如今天,便可以观测到日出出现在东12号缝上。

周公测景台:立竿无影的“地中”之证

相传,周公旦辅佐周成王时,为了“辨方正位”“天下之中”,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在河南登封建筑土圭,通过测量日影来确定时间和节气。测景台由石圭(带刻度的水平尺)、石表(柱体)、石顶(冠球)三部分组成。

夏至正午,阳光如金色的丝线洒下,石表投影缩至最短。周公使用圭表法进行天文测量,确定地中位置。这在《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明确记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夏至日的正午时分,用八尺圭表测量影长,当影长恰好为一尺五寸时,便是地中的位置。此时表顶石球的投影边缘恰好与石圭底座上的特定位置重合,营造出石表“无影”的奇妙视觉效果,古人将其视为“地中”确证。这就是被广为流传的“立竿无影”。

东汉铜圭表:折叠间的科学精妙

1965年,考古人员们在江苏仪征的一座东汉墓中发现了一件“便携式”折叠铜圭表(现藏南京博物院)。

图片2.png

铜圭表 南京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南京博物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昼参日影,夜观极星,以正朝夕。”圭表是中国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垂直于地面的直杆叫“表”,水平放置于地面上刻有刻度以测量影长的标尺叫“圭”。正午阳光照射之下,“表”的影子投射在“圭”上,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就能读出季节和时间。早在公元前20世纪,我国中原地区就已经熟练应用圭表测影法。而这件铜圭表大小约为天文观测圭表的十分之一,表与圭通过枢轴巧妙连接,可以随时启合,利用日影长短变化判断方向、距离、时间等,可能用于道教炼丹计时。这种设计使得圭表成为便携式的测影仪器,展现了古人的精湛技艺。

登封郭守敬观星台:中国元代天文观测中心

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告成镇,耸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建筑物,为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建,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还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用于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上文提到的周公观景台,也坐落于此地,位于其南侧。

图片3.png

图片来源:新华社(李安 摄)

郭守敬的观星台与周公测景台原理相通,不仅可以地观日影,也可登高凭栏,追日月星辰。40尺高表,打破传统8尺表高限制,将日影变化放大5倍,显著提升精度。石圭(俗称“量天尺”),沿子午线铺设,圭面刻双股水道校验水平。明并使用带孔铜片(景符)利用小孔成像原理锐化表影边缘,使影长测量精度达±2毫米(此前误差超1厘米)。通过夏至影长等数据,他测定的回归年长度值(365.2425日)与约300年后欧洲格里高利历所采用的数值相同。以影长极值定冬至、夏至,等分点定春分、秋分,最终划分二十四节气。

此台将砖石结构与光学、几何学熔铸为“凝固的观测仪”,以毫米级精度改写人类天文史。

结语

现代科学认为,太阳能是驱动地球气候系统和绝大多数生命过程的主要能量来源,而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意味着季节和气候的更替,这一切又与各类生物的生长繁衍密切相关。如今看来,许多古代观测技术的精妙细节和极高精度的实现方式,至今仍令现代人惊叹,部分细节仍待深入研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热到系统崩溃?明明感觉很热,为... 7月6日,长沙一网友发视频称,我宁愿相信是网页坏了,也不相信明天是54℃。视频显示,7月7日长沙市最...
小石头里的大秘密 地球,在这个古老美丽的家园里,除了空气、水、植物、动物,它还赠予了我们一份深埋在地下的无与伦比的宝藏...
节气科普丨夏至时节,古人如何学...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产物,也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千百年来在指导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北京密云水库泄洪,“七下八上”... 连日来,密云水库开闸泄洪的镜头牵动人心。京城之水,自古便非温顺溪流。当我们俯视北京地形图,便读懂了水...
为什么动物的瞳孔形状各异? 瞳孔形状的种类动物的瞳孔形状与其在生物圈中的位置存在一定的联系,大体上可以分为竖向瞳孔、横向瞳孔和圆...
指甲盖大小的黑洞袭来,地球能否... 本文基于回答网友邀答的问题,见截图:首先,我们要确定这个指甲盖是指黑洞的哪方面尺度。从现在科学对黑洞...
就在今晚!天空上演“红白配,记... 7月28日傍晚,微微泛红的火星将与蛾眉月近距离相伴,上演“红白配”,届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国感兴趣的公...
初夏时节的星空,有什么不同? 审核专家:李良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天文馆专家
双红色预警中,今夜为降雨主要时... 市气象台2025年07月28日12时00分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预计28日20时至29日07时,...
秦岭中段北麓农耕地秸秆还田对土... 作物秸秆富含有机质和养分,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有机肥,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诸多学者针对秸秆还田对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