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微风,本该惬意悠然,却总有不速之客扰人清梦——蚊子。它们不仅带来恼人的瘙痒,更是多种疾病的潜在传播者。知己知彼,方能有效应对。
图源于AI
常见蚊种,认清“对手”
全球蚊子种类超过3500种,而与登革热传播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是“耐热能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等热带地区,我市一般见不到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花斑蚊”,它是“耐寒能手”,可通过蚊卵过冬,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它喜欢白天 “作案”。尤其在日出后2小时、日落前2小时最为活跃。不仅可以栖息在室内容器,还会在户外的树洞、轮胎、废弃的瓶罐等积水处孳生。
谁更“招”蚊?科学解谜
蚊子侦测和定位目标主要靠二氧化碳、热量、挥发性化学物质等因素。因此,这几类人可能比较招蚊子:
一是二氧化碳排出较多的人。如肺活量大、偏胖人群、新陈代谢相对活跃的孕妇、儿童;饮酒后、运动后,二氧化碳排出量也会增加。这些人更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
二是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这类人爱出汗,皮肤表面排泄出带气味的乳酸或其他成分会吸引蚊子。
三是爱化妆的人,被蚊子叮咬的概率也会增加。因为香水、面霜等花香味的化妆品也可能含有吸引蚊子的化学成分。
此外,身着黑色、红色等颜色较深的衣服时,更容易引起蚊子的注意。
图源于AI
主动防御,构筑屏障
有条件的地区,临时居住处应该安装简易纱门和纱窗;
尽量使用蚊帐;
睡觉前点燃蚊香(有电的环境可以用电热蚊香,无电的环境只能用盘式蚊香);
或在暴露皮肤处涂抹避蚊剂防止叮咬。
不慎中招,快速止痒
冷敷
可以用冷的毛巾或者湿巾覆盖在叮咬的地方,帮助缓解瘙痒。这个方式很好获取,可行性高。
之所以冷敷会有止痒作用,是它通过降低皮肤温度,能减缓周围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降低瘙痒感受器的敏感性,暂时抑制瘙痒信号的传递。
冰敷
冰敷可以选择冰袋、碎冰块甚至是吃的冰棒。不过要注意的是,冰敷会有冻伤的风险,在皮肤和冰之间,最好是垫一层毛巾,避免二者直接接触。
此外,冰敷的时间通常会更短,每次5到10分钟基本就够了。如果有需要,每天可以重复多次。
炉甘石洗剂
炉甘石洗剂是很多人都知道一款常用非处方药物,药店很容易买到。它的应用场景挺多,比如荨麻疹、痱子,同时在蚊子叮咬后的止痒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不过,它的作用不是很强,仅适用于比较轻微的瘙痒。要是用了有效果,那就可以按需使用,或者搭配其他的止痒措施,且不用严格限制次数(因为安全性足够高)。
薄荷膏
薄荷膏(或者叫做薄荷脑软膏、复方薄荷脑软膏等)是常用止痒药,含薄荷脑、樟脑等成分。它通过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清凉感,并暂时干扰瘙痒信号传递,让人感觉不痒。本质上是一种“欺骗”大脑的行为。
它常常起效快,涂抹后5-10分钟见效。但效果持续时长较短,通常不超过2小时,且没有抗炎作用。此外,薄荷膏安全性不足够高,不宜用于2岁以下的孩子。
图源于AI
蚊虫虽小,却潜藏困扰。掌握科学知识,采取有效防护,让智慧成为您安享夏夜的最佳屏障。主动防御,远离叮咬烦恼,拥抱每一刻的惬意与健康。